对于这点,我还表示怀疑。同样我对您提出欧洲的艺术家影响力比较大的这种说法,也表示遗憾。因为就算说到作品的影响力‘丹尼尔.维尔纳’先生,似乎也是不如董峙先生的对手。您看我说的对吧!”
张余一口流利的官腔英语侃侃而谈,话语间却让卡尔勃兰特十分的尴尬……谈到了影响力,对方搬出了区域总人口做比较。只怕丹尼尔.维尔纳,这时候还真不是对方提出的这个叫董峙的对手。开什么玩笑!这个不知道哪跑出来的鸟人,居然是中国国歌的作者,自己怎么可能知道,谁会去关心中国国歌的作者是谁。
场内的众人听到这自然同时一笑……心下是非常佩服场上小子的机敏,轻松的反而把对方给教训了一顿。
张余见对方一脸的尴尬,道:“不过!勃兰特先生您提出来的‘丹尼尔.维尔纳’先生,我还真知道。维尔纳先生是奥地利人,一八七零年出生于距首府不远的一个叫罗伊茨多夫的小镇。维尔纳先生是同期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在自己的创作的黄金时期,写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他尤其擅长波尔卡风格的创作,被誉为近代波尔卡大师。同时他也是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学院,第十二任校长,以重视音乐系统教育而闻名。您看我说的对吧!”
……
呵呵呵呵!全场人听到这都是同时发出了轻笑……没想到这这小子的厉害,还在后面呢。
……
卡尔.勃兰特这时候是目瞪口呆……没想到对方还真的知道丹尼尔.维尔纳的事情,敢情刚才是对方故意耍自己,给自己难堪。
张余见勃兰特脸色很难看,道:“可能勃兰特先生还不太清楚!董峙先生少年时候在维也纳留过学,当时就读于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学院的高级作曲班,是班内唯一的华人。董峙先生做学生的时候,正是维尔纳先生出任校长的期间,董先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连续几个学期的荣誉奖,当时学校还没有奖学金制度,但荣誉奖却可以换取一定的物质奖励,颁奖的时候还是维尔纳先生亲自颁发的,两个人算是有些渊源。不过董峙先生毕业后,并没有留在欧洲,而是回国投入抗战救国
第411章 张余的从内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