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回答。
李隆基眼皮一抬瞥了一眼他道:“先不要说罪朕来问你你在报告中
本有获胜的机会胜机从何而来?”
“陛下奴才以为此战败就败在高仙芝用兵迟疑不决、举棋不定上奴才曾劝他要么一鼓作气和叛军决战要么出奇兵绕过叛军偷袭洛阳逼叛军回援从而衔尾追击便可大败叛军可高仙芝却说叛军骑兵机动回避不战之意是在拖垮唐军所以以不动来应动待敌军疲乏自然会退军这样战机一次次失去最后焉能不败?”
“那他纵兵洗劫陕州仓禀你为何不早报?”
—
边令诚心中一沉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他迟迟不报自然是他想趁机勒索高仙芝结果被高仙芝一直拖到大战前最后回绝了他可这怎么能说边令诚情急之下连连磕头道:“陛下。此事奴才有私心不敢隐瞒陛下!”
“什么私心?讲来!”李隆基已经坐起身来他盯着边令诚目光严厉。
“陛下奴才也曾听信高仙芝之言以为纵兵抢掠可能激士气从大局考虑奴才便替他隐瞒了但当叛军夜袭唐营那些士兵为保抢来的财物。个个争先逃命导致大军不战而溃。奴才才意识到高仙芝犯下了大错。所以才晚报了。”
说罢边令诚连连磕头请罪李隆基却阴沉着脸慢慢翻阅边令诚的报告。眼中若有所思沉默了片刻他淡淡说道:“朕听说楚王因病才将兵权移交给高仙芝可有此事?”
边令诚一愣李豫一直便呆在潼关他从未听说他生了病。边令诚抬起头刚要回答。忽然现高力士向他使了个眼色。他猛然醒悟连忙答道:“楚王殿下确实是生了病。奴才曾劝他回长安静养他却说将士在前方浴血他一点小病并不碍事奴才好生景仰!”
李隆基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将边令诚的奏折扔还给他道:“这本折子还给你连同楚王生病之事再写一本来!”
可就在他抬手的一瞬间高力士突然现在那本折子的最后一页李隆基早已写上了两个触目惊心地大字:“皆斩!”
.
等李隆基出去更衣回来他忽然现桌上又多了一本奏折看了看竟是李清写来的折子他不由微微一愣不解地向高力士望去高力士连忙禀道:“这是李清下午派人送来老奴见陛下疲惫不忍让陛下太操劳本想明日再上呈可现在陛下精神颇好便斗胆拿了出来请陛下恕罪!“
李隆基笑了笑“你关心朕朕怎会怪你!”
说罢他坐下随手拾起奏折细细阅读渐渐地他的目光变得明亮起来。
“臣闻唐军新败不胜忧虑但潼关不失又感苍天佑我大唐臣以为安禄山洛阳篡逆彰显其狼子野心已令天下人共愤又使臣看到了转机现唐军虽败但关中仍有带甲士不下十万只要用其之长避其之短逆势未必不能扭转臣特献三策以供陛下参考。
一、潼关天险乃关中门户臣建议可选大将率重兵镇守当拒关不出切不可与敌争长短如此可保京师不失。
二、史思明大军南下河东必然空虚臣建议可由朔方军东出井攻打太原随即转攻河北直取安禄山老巢。
三、安禄山虽篡逆但大唐民心犹在臣建议陛下向天下下诏号召大唐士民共戮国贼可择勇者重赏之以激励天下人士气。
.
“好策!”李隆基禁不住拍案而起他兴奋地对高力士道:“李侍郎能在朕最危难之时献此良策足见其忠于大唐之心朕欣慰之极”
高力士见李隆基喜悦之情溢于颜表便趁热打铁道:“既然李侍郎能出此良策他必有应对之法陛下为何不召他来替高仙芝?”
李隆基点头笑道:“朕也正有此意!”
他快步走到案前提笔便要在李清的奏折上批示忽然他似想到了什么又将笔放了下来淡淡一笑道:“此事待朕再考虑考虑。”
高力士暗暗一叹李隆基必然是现了这封奏折的漏洞知道李清此时已不在安西。
.
雨依然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天已经黑尽此时尚不到关城门时间但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安禄山造反之初长安市民并未将它放在心上但唐军大败的消息传来后长安立刻人心惶惶米价暴涨只几天时间一斗米已涨到五百文因陕州粮库皆被焚毁漕运断绝军粮也开始吃紧李隆基下旨从蜀中调米粮商趁机囤积米价再次大幅上扬斗米竟值千钱朝廷也无力进行平仓。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有人举家迁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