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要不要写份折子?”
崔焕瞥了一眼这个竟敢和自己称兄道弟的主簿微微冷笑“如
薄想写的话请自便本官什么也没有看见。”
.
庆王李琮一次又一次冲击东宫失败后他渐渐有些摸到了李隆基的心思自己地父皇竟想千秋万代压根就没有立嗣之念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向东宫努力离东宫也就越远从天宝八年起他便渐渐地改变了策略以不争为争一方面他努力行善在民间谋取好名声另一方面他广交墨客、兴办书院以取天下士子的心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将自己牢牢地和杨家绑在一起无论逢年过节给杨家巨额供奉还是生意、官场上利益共享他都竭尽全力。
在李隆基面前他低调隐忍使李隆基在朝政上看不见自己的身影可又能时时听到自己的名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隆基日渐衰老他的目光又慢慢放到这个长子的身上这是一个有耐心的儿子或许能在自己百年后继位于是。在正月初二万邦朝觐仪式上李隆基便让他扮演了一回太子的角色在随后地几天里无论是新年宴会还是边将述职李琮屡屡露面俨然就是一个储君地姿态。
已经吸取教训的李琮越到紧要关头他越是小心谨慎虽然父皇已默许诸王可与百官往来但李琮依然格守旧制所有来给他拜年的官员一概不见。所有贺礼均统统上缴在他现在看来没有任何事比他迈向储君之位更重要。
今天是正月初六昨晚李林甫病逝他和所有皇室亲王一样都及时送去了悼词但人却不能去这会引起不必要的议论。
李琮哪里也没去而是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苦读史书。院子里不时传来他琅琅的书声‘.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据说李亨为太子时父皇在他身边安插了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父皇掌握之中。那自己身边有没有探密者这暂时不得而知但为了谨慎起见李琮依然要摆出一副上进的姿态。
读诵了约半个时辰他心里烦乱丢下书来到院子里。随手拾起一块胡饼喂食池塘里的鲤鱼可心里却在想着安禄山之事安禄山有反意他也有所耳闻但安禄山是支持他为储这让他十分为难朝中大臣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地方上地支持也不可小视尤其是掌握军权的几大节度使他们的态度犹为重要。安禄山、张齐丘、哥舒翰、安思顺、李清、封常清、鲜于仲通若得一半以上支持那父皇再想立别人为储就不得不三思了。
安禄山无疑是资格最老势力最大的节度使李琮也知道现在已撼不动他他的态度原本将直接影响父皇的最终决定而现在谁敢和他走得太近?
到此。李琮就觉得一阵心疼安禄山是下了好大地血本才拉过来。只一个谣言便成了泡影他不由暗暗恨现在他手上只有一个势力最弱的鲜于仲通还是看在杨国忠的面上才支持他而张齐丘支持颍王李璬哥舒翰支持永王李璘而安思顺则支持延王李诸亲王众人各取其一皆不肯为人后至于北庭封常清有消息说他竟支持自己地兄弟李++限父皇屡次加赏现在他竟已成为仅次于安禄山和哥舒翰的第三大节度使所控制的势力范围甚至还过前两人。
李琮叹了口气李清原来是支持前太子李亨现在李亨倒台后他态度不明永王拉他几次也没有成功
如果能将他引为己用这个念头一起李琮便摇头苦笑怎么可能自己屡次刺杀于他早已仇深似海。
正思量着一名家人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张拜贴李琮眉头一皱斥道:“我不是说过我谁也不见吗?为何还要拿贴过来!”
那名家人战战兢兢道:“我也这样说可他却道王爷必然会见他我只得拿来。”
“我必然会见他!”李琮一阵冷笑“他是谁?杨国忠还是陈希烈?”
“是安西节度使李清。”家人低低声道。
“什么!”李琮霍地站起来手一抖半只胡饼掉进池塘里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一迭声道:“快请!请他到我书房。”又想了想他一把推开家人亲自向大门跑去。
“大将军竟然光临鄙府让人想不到啊!”门他见李清面带微笑心中更是激动上前拉着李清的手连
第三百三十三章谋河西(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