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利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缓驶入了苏州盘门自春秋末年伍子胥筑姑苏城以来一直保持着原貌几经沧桑但城池却始终不倒一直到二千五百年后她的婉约风姿依然矗立在太湖之滨深巷、老屋;小桥、流水;斑驳的外墙剥落的灰壁还有缠绕在城墙上的枯叶‘君到姑苏来人家尽枕河’条条小河穿流城中吴侬软语在耳畔轻响这就是苏州。

    唐朝的苏州至东晋南迁以来它始终是江南重镇与扬州、常州同为江南的经济中心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誉。

    “侍郎请看南边是上方山楞伽寺塔而北面是虎丘云岩寺塔这一南一北传说一为镇阴一为镇阳阴阳和谐涵护着苏州的灵气不竭所以此地人才辈出自古就为养老送终的宝地老夫退仕之后也打算在此觅地建一处园子颐养天年。”

    说话的是苏州刺史崔焕他也是世家名门大唐崔家起源于两处一是博陵崔氏如崔翘、崔光远;另一处则是清河崔氏崔焕便是其中代表他年约五旬长得矮小清瘦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能将人的心一眼看透安史之乱后崔焕出任大唐宰相为大唐经济的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刻李清已换乘一条小船橹浆划动清波小船在白墙黑瓦间穿行崔焕则站在他身边兴致盎然地讲了一番苏州的风土人情话题一转又给他简单介绍苏州万余人下辖吴城、昆山、嘉兴、常熟、长洲、海盐六县土地膏腴实为我大唐粮仓这里的吴绫也极有名侍郎回些。”

    李清轻捋黑须微微笑道:“多谢崔刺史一路介绍只是皇上催促柜坊一案还烦请先带我到现场一观。”

    崔焕瞥了一眼这位大唐最年轻的从三品高官见他态度谦和、谈吐文雅和传说中那个敢杀吐蕃赞普的青面恶人大不相同心中也暗暗诧异但他的惊讶却不露于颜业老夫佩服现在我们所去之路便是柜坊旧地侍郎请看远处那座白色石桥叫江村桥运河穿桥而过柜坊便建在桥之地。”

    李清搭手帘向前望去在小河的尽头横着另一条大河果然一座白色的三眼拱桥跨在河上河边船舶众多大多为运货的平底船但在小河的尽头却停着几艘乌蓬船将河道逼得只剩窄窄一条水道。

    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吵嚷之声李清的小船慢慢减停了下来崔焕眉头一皱怒道:“前面出了什么事?为何堵住船道?”

    前面开道的一艘小船驶了过来船上一名衙役躬身禀报道:“使君前方一艘乌蓬船横在河中堵住了去路我们命他们让开可船上一个读书人却说、却说.敢说出口。

    “他说了什么可是和我有关?”

    李清笑了笑道:“不妨直说我不怪你便是。”

    衙役深深吸了一口气鼓足了勇气道:“他说害民的盐贼来苏州自然不能让他横行霸道。”

    ‘害民的盐贼?’李清愕然此话从何说起不等他表态旁边的崔焕面子已经挂不住了李清可是江南东道观察使有权直接罢免自己之职若让他误以为此狂大怒道:“岂有此理竟敢当街辱骂朝廷重臣将此人与我拿下送吴城县衙治罪!”

    李清急忙抬手止住他扭头对崔焕道:“多谢崔刺史替我出头但害民之贼我却第一次背上此名我倒想他问一问我哪里害民了?”

    片刻一名身着长袍的儒生被拖了过来李清打量了他一下只见他约三十岁面皮白净眉毛修长鼻子略塌显得一对嘴唇格外厚实。

    “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要辱骂于我?”

    那人斜睨一眼李清冷哼一声道:“哼!为何辱骂你我来问你你可是推行盐法的李清。”

    崔焕已经明白他想说什么了也不禁暗暗佩服他的勇气但李清的面子却不能不顾他脸一沉喝道:“大胆!户部侍郎之名是你一个小民可以叫的吗?还不给老夫跪下答话。”

    “在下有举人功名可见官不跪。”

    儒生向崔焕行了个礼不卑不亢道:“崔大人是好官替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学生这里有礼了但崔大人也不能怕得罪权臣就罔顾事实替此害民贼说话。”

    这时旁边的李清打断他的话冷冷道:“你口口声声称我为盐贼是不是因为盐价上涨便说我推行盐法害民是这样吗?”

    “是!”那人腰一挺毫不畏惧地迎着李清的目光硬气地道:“未推行盐法之前

    不过十文一斗最贵时也不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利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