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八百五十一章 指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照片,虽然此时的山田秋树看起来很憔悴,

    脸上还有伤疤,

    与以前有一些不同,但他站在主席台上的5人中间实在是太显眼了,想不惹人注意都不行。

    记者招待会开始后,

    外交大臣表情严肃的开口道:“召开此次记者招待会的目的是介绍国王陛下在日本进行访问时,

    遭遇行刺一事的调查结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调查,事件始末大致已经清晰,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策划的行刺,

    而指使人正是日本军方高层,

    其中的主谋是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松下小野。”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哗然,这可不是普通的指控,

    虽然松下小野已经下台,

    但毕竟是前日本自卫队的最高领导之一。立刻有日本记者站起来质问:“请问您有确实的证据吗?”

    外交大臣眉头一皱,

    看了眼站起来的日本记者:“首先在这样的场合,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提问是非常失利的,

    难道日本人就是你这样的素质吗?”

    站起来的日本记者被说得面红耳赤,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满脸羞愧的坐了下来,他只是一时冲动,

    哪敢再说半句。

    外交大臣这才继续道:“其次,我既然说了自然是有证据的,我身边的这位名叫山田秋树,

    我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

    经过我们的说服,他愿意站出来指证那些指使他的人,我相信他的话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证据。”

    山田秋树起身深深一鞠躬,

    然后重新坐下,用略带沙哑的沙哑的声音是说道:“我对我做过得一切感到羞愧和深深的歉意,

    愿意接受国王陛下的任何惩罚,

    我的职业是货车司机,但这只是我表面,我真正的职业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直属情报机构的特工,

    十年前我在陆上自卫队服役,

    是侦察兵,

    我自认为的能力,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格斗能力都不会比任何人差,但后来却被迫退役,

    只因目睹上司强|奸了一个女士兵,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人找到了我,他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直属情报机构的一名教官,

    他说我的能力离开军队太浪费了,

    建议我加入情报机构,

    当时我正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便加入了,之后进行了一年的封闭训练,又出国执行了任务,

    两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

    接下来的近十年,

    我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任务,其中也包括暗杀。

    这次行刺国王陛下是加藤贺亲自给我下的命令,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包括选择行刺位置、

    货车的行驶速度等,

    但终因缺乏陛下座驾的准确性能数据而功亏一篑。加藤贺为什么要刺杀陛下,我并不是很清楚,

    但根据对他言语的猜测,

    应该是因为陛下在90年的经济危机中的收益。事实上就我所知,我的同事和上级中仇视陛下的人很多,

    他们都想让陛下付出代价,

    我可以对我的话负百分百的责任,也愿意与加藤贺先生当面对质。再次对陛下表示真挚的歉意。”

    说完,又起身鞠了一躬。

    此时下面已经议论开了,或许在场有些记者并不知道加藤贺是谁,但日本记者却绝对知道,

    此人曾在陆上自卫队服役,

    如今位居少将,

    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直属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在自卫队中是绝对的实权派人物,也是有名的强硬派,

    主张日本修改宪法,

    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而且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日本并不是二战失败者’的言论。

    是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

    ……

    日本军方策划对卫雄的刺杀!——第二天,这一标题出现在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位置,

    类似的标题还出现在其他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上,

    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在此之前刺客的身份就被曝光了,其曾在日本陆上自卫队服役的背景已然引起媒体诸多遐想,

    现在这个刺客居然自己站出来,

    说自己是日本军方情报机构的特工,且是受命于军方高层,说服力和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舆论的矛头直指日本政府和军方。

    就像《纽约时报》报道中的一段:“真的难以想象,军方的最高层竟然策划了对他国元首的刺杀,

    且是在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

    而日本政府显然早已经知道事件的真相,否则松下小野为何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下台?

    所谓的健康原因现在看起来未免太过可笑,

    毫无疑问,日本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对军队的掌控力值得怀疑,或许村山富市并不适合当首相,

    他应该就此事负责,

    他和军方也应该就这一可耻事件给全世界一个说法,否则未来还有哪国元首敢去日本访问?”

    直接质疑一国政府首脑,

    而且还是日本这样的大国,这在《纽约时报》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不过却鲜有批评者,

    只因为这次的性质太恶劣了,

    正如《纽约时报》说的,如果日本不给出一个说法,以

正文 第八百五十一章 指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