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八百四十四章 文化交流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艰难曲折的研制道路,

    花费了1亿多元的研制费,,虽然已于1982年通过地面台架24小时的飞行前合格试验,

    但终因研制周期拖得太长,

    技术性能指标显得落后,飞机型号下马失去使用对象,而形成“停止投资,总结经验”的历史结局。

    J-9下马了,但军队的现实需求仍然存在

    于是1984年J-10正式立项,

    成飞在具体方案研究上,确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战斗机潮流的整体设计思想和气动布局,

    同时充分运用国内前期预研攻关和大量的技术储备,

    推行符合世界潮流的设计思想和和技术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机各系统自上而下进行综合设计,

    自下而上进行综合验证和试验,

    各大系统都必须由总体设计单位综合的研制总思路。\t

    这些重要的技术措施,对保证J-10战斗机研制成功、提高我国航空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启动研制后,

    强化了J-10项目的工程管理管理,要求工程全线实行设计技术状态动态管理和跟踪控制。

    在进入90年代后,

    世界局势的变化对J-10战斗机的研制产生了巨大影响。

    刚开始时,J-10是一个中西“亲近”的项目,得到了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但好景不长。

    随着八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Z国没有了从西方获取技术支持的途径,于是转向同样具有雄厚航空实力俄罗斯寻求技术支持。

    按照原来的历史,

    J-10项目将会引进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起初只是应急之用,以便J-10项目能够继续下去,

    可却事与愿违,

    与J-10配套的太行发动机一直被寿命短、可靠性差等负面因素所困扰,,难以正式服役,

    更别说是装备在单发战斗机上了。

    直到进入21世纪20年代才装备在国产双发重型的J-11B上,至于装备到J-10上则是到20年代中期,

    是J-10的最新改进型J-10C。

    但如今不同了,

    因为银河宇航的横空出世,

    J-10项目并没有引入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而是直接使用银河宇航的GF-90涡扇发动机

    再加上有银河宇航提供的技术支持,

    J-10项目进行迅速。

    原历史是1998年首飞,如今首飞时间提前了三年多。在军方的计划中,J-10将作为F-21的补充,

    采购数量不会少。

    重型战斗机性能是先进没错,可实在太贵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依然要为F-15找个搭档,

    就是F-16,

    何况是拮据的Z国军队。

    按计划,J-10将主要装备空军部队,后期海军也会适量装备,最终装备数量将超过F-21。

    此外,已经制定了多种改进型号的计划。

    言归正传,

    四代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度也非常之高,远不是研制三代机可以比拟的,

    在原来历史中,

    F-22从1991年在与YF-23的竞争中胜出,到2005年最终服役,前后共经历了15年的时间,

    要知道美国的航空工业可是世界最强的,

    尚且如此,

    更可况是其他国家。

    银河宇航虽是踩着前苏联的尸体发展起来的,但科研实力肯定没法跟美国整个国家相比。

    哪怕美国的科研实力是分散的。

    当然,F-31项目可以沿着米格1.44的方案继续研究下去,这样能节省很多资源和时间。

    毕竟米格1.44已经制造出原型机。

    但米格1.44已经落伍了,

    在隐身性能、超机动性、航电系统和信息感知等方面,米格1.44都严重落于竞争者F-22,

    这样一款战斗机已经失去继续研发的必要,

    最多只是作为技术参考。

    而以银河宇航如今的科研实力F-31应该要20年才能服役,可问题是卫雄不想等这么长时间,

    如此一来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寻求外力帮助。

    然而当前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在研发第四代战斗机,

    合作肯定是不可能的,没看见连美国最大,也是最亲密的盟国英国都被排除在ATF项目之外,

    因此卫雄给东厂下达了命令,

    既然常规方法不行,

    那他就只能用一些非常规方法。至于他为什么选择YF-23,而不是最终赢得竞标的F-22?

    首先是舆论普遍认为YF-23比F-22先进;

    其次是安全性。

    F-22赢得竞标后,项目转入了正式研发阶段,与此同时,整个项目处于美国军方的严密监控之下,

    以科研人员为例,

    参与项目的主要科学家在项目期间严禁出国,除非获得批准,即便在国内旅游也要申请,

    而YF-23已经落选了,

    诺斯罗普组建的研发团队已经解散。

    谁所有技术资料被锁进了档案室,只有获得授权才能调阅,但监管肯定要比F-22项目松得多,

    

正文 第八百四十四章 文化交流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