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爆猛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合这样做。

    因此他跟戴安娜的关系才被基本坐实,且他前两天才刚接受完王室的册封,应该沉积一段时间。

    待这波舆论过去了,该做再做。

    但卫雄是个现麻烦的人。

    既然到时候一样要遭受舆论的纷扰,还不如一次性完成。至于为什么选择向独立报透露。

    而且之前独立报的报道明显有偏向性?

    原因很简单。

    卫氏传媒正在与独立报进行收购谈判,目前已经确定卫氏传媒将收购独立报51的股份。

    其他细节也基本谈妥,只剩收购价格。

    话说卫雄想进军西方传媒界早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借偷拍录像之机,拿下了天空电视台。

    正式进军英国传媒界。

    但他的步伐不敢迈得太大,担心引起一些保守派的担忧,直到约翰梅杰上台他才又动起心思。

    首先锁定的目标是每日电讯报和卫报。

    这两份都是英国销量最大的全国性报纸之一,其中每日电讯报的销量长期居行业之首。

    最高时超过卫报、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的总和。

    但表面的繁荣却掩盖不住内部的危机,每日电讯报的读者在逐日减少,读者年龄老化。

    55岁以上占了38。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董事会商议后决定全面更新印刷系统。但是过去向银行贷的款已经到期。

    哪里有余钱买新的印刷机。

    可是报纸如果再不改成彩色版,不要说年轻人,就连老年人也不想看了,到那时报纸也就完了。

    于是董事会决定吸收新的投资者。

    然而报社的经营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不少投资者不敢把钱投到报社中去,这是一个人出现了。

    他名叫康拉德布莱克,加拿大霍林格集团董事局主席。

    康拉德布莱克同意提供2000万英镑,但条件是必须占有每日电讯报全部股份的51。

    英国是一个讲究传统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经常听人说的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就是指英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贵族传统和作风。

    现在全国最大的每日电讯报要听命于一个加拿大人?

    这对于一部分英国贵族来说是很不舒服的。可是谁来拯救每日电讯报正在恶化的财政状况?

    眼看贷款还不出要被银行接管,董事会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布莱克的条件。

    经过布莱克大刀阔斧的改革,到1991年年底,每日电讯报已经彻底摆脱年年亏损的状态。

    年盈利达到149亿英镑。

    在这种情况下,卫氏传媒向每日电讯报提出收购邀请,毫无疑问的遭到了布莱克的拒绝。

    接着又遭到了卫报的拒绝。

    但情况有点不同。

    早在1936年,卫报拥有人斯科特放弃了对卫报的拥有权,并成立了斯科特信托基金会。

    把报纸的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基金会。

    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卫报不再属

正文 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爆猛料-->>(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