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有关的爱情故事。它最初的面貌,其实也是艳遇。
遥远的大唐。清明。城南门外。崔护在春光中进入桃林,一树一树的桃花,开得分外撩人,让他不知来路归处。桃林深处竟有一户庄园,院内花木葳蕤,很是幽静。他感觉有些口渴,就上前去叩门,想讨些水喝。这时,一位妙龄女子将门打开,请他进去小坐。女子生得极为娇艳,崔护不免心有所动,便出言引逗之。相谈间,女子亦对他心生好感,一顾一盼,含情脉脉。天色将晚,崔护起身告辞,回到城中后,日夜苦读诗书,再无交集。转眼又到一年清明,崔护突忆桃林旧事,于是出城拜访女子。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春色皆如既往,只是大门紧闭,无人在家。崔护一时心有所思,在门上写下一首七绝,即《题都城南庄》,尔后黯然离去。几日后,崔护又返桃林,开门者已换做一位老者,待他说明来意,老者告知:“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大惊,闻讯缘由,老者道:“我的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礼,相貌端庄,但尚未婚配。只是自去年以来,就神情恍惚,若是所失。前几日陪她出去,回来时见到门上题诗,便一病不起,绝食数日,已经不在人世了。我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本想给她找个可靠的君子托付终身,而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我情何以堪。而这,不是你害死的她吗?”老者言毕,悲伤难抑。崔护听后悔恨交加,进屋抱住女子遗体痛哭不已,不一会儿,女子竟睁开了眼睛,复活。老父大喜,遂将女儿许给了崔护。
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人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此话放在这里,也不显得突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望着春风中盛开的桃花,想一想这故事的结局,似乎需要唱一唱这首古老的诗经的,像如今播放婚礼进行曲一样,神圣而庄重,有生生世世的意义。
看清代画家恽寿平的《桃花图》。春风中,一枝桃花,如同静女。恽老的画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所画花卉,用没骨法另辟蹊径,不勾勒,直接以水墨着色渲染,那一枝桃,便好似不着根基凭空生出的一样,俊逸清丽,点点含羞而开,蕴含无尽的神韵。
清人邹一桂亦画《桃花图》,格调明净,深得恽寿平的风骨。但却多了几分妖娆。桃枝欣欣然,向上生长,繁花压枝,与几朵牡丹竞相斗艳。牡丹斜逸而开,花瓣晶莹剔透,如同照影。桃花以重粉点瓣,乍染胭脂,娇媚之极,却又自然天成。相传此卷《桃花图》是邹一桂七十九岁高龄所绘,纸长丈余,他于夜间秉烛,同夫人匍匐地上,画大小桃共计三百枚,天未明,已成矣。想来定是画者得草木灵韵,自然年岁温柔,富贵长春。
入了画的桃花,美得像一段春梦。
可桃花,分明是平常的,七陌九阡,田间地头,处处可相逢。我中
桃花*像**一样忧伤-->>(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