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就在《春晓》的效应即将消散之时,高飞所做的《出塞》一诗却再次引燃了建康纸贵的现象,传抄诗句的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士族子弟当中,上到皇帝司马睿,下到乡野小民,都在广为传颂《出塞》一诗,而且这首诗以建康城为起点,向附近的郡县传播了过去。
《出塞》一诗之所以能够如此广泛的被人传颂,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时北方尽被胡人所占,晋人偏安江南,《出塞》一诗正好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最后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写出了多少人的期许。
《出塞》一诗看似合情合理的营造了建康纸贵的现象,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件事的背后却是人为操控的,而这个人就是在这一现象中名利双收的高飞。
高飞当着王羲之的面套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当这首诗从高飞的口中说出来之后,王羲之当时便被高飞的才气所折服。
在建康纸贵的现象的初段,高飞便在自己的纸厂里造出了普通的纸张,然后让毛宝带着人走街串巷,以三个大钱一张纸售卖纸张,一连几天,高飞都日进斗金,大大的发了一笔财。
但是《春晓》的效应持续的太低,高飞又不想错过这个赚钱的好时机,于是便精心策划了一场让他名利双收的局。
高飞第一个找到的人便是王羲之,让王羲之帮助自己将《出塞》一诗传出去,王羲之因为《春晓》之事对高飞还有些愧疚,想都没有想,便答应了下来。
王羲之再次提笔写下了一幅《出塞》墨宝,并且郑重注明了作者王羽,然后让人将这幅墨宝赠与了非常热衷收藏他书法的庾翼。
接下来,庾翼就在不知不觉间,帮了高飞一个很大很大的帮,从他的口中,将《出塞》传播了出去,一时间风靡了整个建康士族,继续营造了一股传抄之风,而这股风让高飞都没有想到,会刮的那么大,波及的范围也会那么广,甚至
160名利双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