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4死无对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温峤为此深为忧虑,直到温峤和王导一番交谈之后,才放下了心中的担子,并称王导是司马睿身边的管仲。

    司马睿称帝之后,加封温峤为散骑常侍,温峤心中惦记刘琨,便以丧母为由不肯接受官职,并且要求北归。

    丞相王导看出了温峤的心事,亲自造访温峤,与其促膝畅谈了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温峤能够留下来共同协助司马睿,完成复国大业。

    温峤被王导的一番诚恳所感动,于是便决定留了下来,而王导也当即向司马睿建议,让温峤做了自己丞相府的司直,成为了王导的左膀右臂。

    温峤今年三十二岁,比丞相府长史贺隰要小六岁,这贺隰乃是贺循之子,属于江南士族。

    东晋建立之处,贺循便被司马睿任命为太常,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四个人齐名,号称江东五俊。不过,贺循已于去年去世,他去世之后,谢裒才担任太常。

    贺隰之所以能够成为丞相府的长史,其实可以看作是丞相王导对江南士族的一种拉拢,东晋刚刚建立不久,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其中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北方士族看不起南方士族,南方士族也蔑视北方士族。

    除此之外,北方士族和北方士族之间也存在矛盾,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些矛盾冲突若有任何一个问题无法解决,很有可能就会动摇东晋的根基。

    作为丞相,王导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平衡矛盾,无论是北方士族,还是南方士族,在他的眼里都是一视同仁,他必须掌控这个局面,使得所有的矛盾都能在他的调和下迎刃而解。

    东晋是因为王导而建立的,司马睿只不过是一个带有晋朝皇室血统的人,其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一切全部靠王导在为其谋划。

    在东晋还没有建立的时候,王导就已经看到了西晋的衰败,开始暗中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收揽一批北方来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的上面,安置一个姓司马的皇帝。

    这个措施说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完全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北方来的士族之间、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南方本土士族之间,甚至是王氏势力与司马氏势力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调剂这些矛盾使之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便不可能建立东晋朝。王导的事业就在于调剂这些矛盾,造成苟安江左的局面。

    所以,在丞相府的二十二位属官当中,北方士族、南方士族、王氏家族、司马氏家族都各占了几个位置,也可以说,王导的丞相府,其实就是一个平衡各种矛盾的地方,王导择优选取其中的佼佼者来担任自己的属官,不仅如此,即便是在朝中官员的任命中,王导也搞的很平衡,既不能厚此,也不能薄彼。

    “唉!事

134死无对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